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冬艷 陳棠棣
為了深入貫徹杭州市委十三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樹立“三江兩岸”高端旅游樣板,助力杭州打造國際“賽”“會”之城,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將舉辦杭州“三江兩岸”會獎旅游國際推廣周系列活動。作為推廣周的預熱活動,8月15至18日期間,“會在山水間”特色文旅資源商務對接會將圍繞研學研創、美麗鄉村、水上旅游、運動休閑四大主題,分別在富陽、桐廬、建德、淳安四地舉行,意在促成專業買家和資源方洽談交易,為杭州引進更多活動(會議)項目和產品,開辟杭州商務旅游新藍海。
(資料圖片)
“三江兩岸”中游段——煙渚之江
從杭州錢塘江自西向東出發,沿著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縱貫杭州6區3縣(市),沿線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深厚,被譽為浙西“水上唐詩之路”。元代畫家黃公望在此創作絕世名作《富春山居圖》,1000多位詩人也在此留下了3000多篇佳作。
全長235公里的“三江兩岸”,處處藏著“寶藏”:擁有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6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5A級旅游景區、17個4A級旅游景區、8個3A級旅游景區和星羅棋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文物古跡。
如何讓這條水上黃金線大放文化底蘊的濃重光彩,打造文旅深度融合樣版?為了回答好這個問題,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深挖三江兩岸文旅資源特色,精選不同主題,策劃開展四場商務對接會。8月15日,首場“會在山水間”——杭州特色文旅資源商務對接會圍繞著“研學研創”主題,在富陽拉開序幕。
會議現場 主辦方供圖
這場對接會可謂干貨滿滿、看點多多。不僅展示了三江兩岸沿線獨特的“研學研創”旅游資源,還吸引了大批相關會獎旅游買家、賣家、機構關注參與,搭建資源對接平臺,積極為杭州引進更多“研學研創”活動項目,進一步提升區塊知名度和影響力,樹立三江兩岸高端旅游杭州樣板。
主辦方供圖
“來富陽研學旅行不僅能夠領略山水的靈動之美,也可以感受歷史人文之美。”會上,富陽區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委委員張燕青介紹,富陽現已形成擁有初具規模的各類主題研學基地、營地六十余家,床位四千余張,以實現“勞育、體育、美育、德育、智育”五育并舉目的為核心,構建五育五趣研學旅行體系,打造特色“富、春、山、居、圖”五大精品研學旅行線路,打響“研學旅行趣富陽”品牌。
港中旅(杭州)旅行社有限公司研學定制中心副總監侯韶瑩表示:“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游體驗’相結合的一種學習模式,富陽研學基地側重于勞動教育,馬克思提出的‘勞動教育’在富陽研學基地得到了全面實現,同時把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結合實際,最大限度促進孩子們的發展。這次活動全方位多層次展現了富陽豐富的研學資源,通過這次研學研創活動,拓展研學資源,為下后續開發富陽研學線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主辦方供圖
在后疫情時代文化旅游加快復蘇、全國推行“雙減”政策、群眾美好生活向往不斷升級等大背景下,研學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現場,來自建德、桐廬、淳安三地的代表分享了今天考察的心得以及各地研學研創發展的經驗。不僅如此,會獎旅游買家也與賣家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溝通。
“今天到場的20余位買家,分別來自旅行社、研學機構和企業。18位賣家也包含了基地、營地、景區、酒店、文創機構等行業代表。” 杭州市文化和旅游推廣中心主任楊保福說,能為雙方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能夠面對面進行交流對接是很可貴的。“我們希望這樣的對接能夠變成常態化,未來,大家能共同把市場做大、產品做強、服務做精,探索三江兩岸研學研創產業發展的新路徑,增強其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
簽約儀式 主辦方供圖
會上,還舉行了研學研創合作簽約儀式。據悉,本次簽約,浙江新世界國際旅游將結合杭州亞運會富陽場館和富陽研學資源,開發設計富陽研學研創新線路,組織高新企業、大型企業的富陽研學研創團活動;寧波藝趣將為富陽研學研創研發新課程,開發研學研創文創新產品,出版研學研創圖書內容等;麥淘親子將吸納更多富陽的研學產品到平臺,發揮平臺優勢宣傳富陽研學研創。
主辦方供圖
基于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和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研學研創在商務旅游市場異軍突起、勢頭強勁。據統計,杭州現有省級研學旅行基地9家、營地3家;杭州市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共97家,營地共7家。“三江兩岸”沿線各區、縣(市)文旅部門順勢而為,紛紛強化屬地研學基地(營地)建設,推進產業發展。西湖區加強蘭里研學營地提升,淳安縣加強大下姜(大墅)研學營地建設,建德市成功將千鶴婦女精神教育基地、建德人遺址(烏龜洞)、新聯航空科普中心研學基地、靈棲洞地質科學研學之旅、奧立達安全乘梯研學旅行教育基地創建成杭州市研學旅行基地。尤其是富陽區,深耕研學領域,深挖研學旅游資源,著力打造“研學旅行趣富陽”品牌。
位于富陽西北部的洞橋鎮作為全國首個新勞動教育研學基地,鎖定研學旅游、營地產業定位,通過“營地+”輻射、“+營地”集聚的模式,構建營地經濟助推商務旅游“發展鏈”和鄉村振興“共富鏈”。
記者 朱冬艷攝
頂層設計加快產業培育
這幾年研學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如何把市場最大、產業做強、服務做精、探索研學產業新路徑,打造成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研學旅行的首選目的地,富陽區從頂層設計上下足功夫。由分管副區長任組長,13個部門和24個鄉鎮(街道)為成員單位,加強研學產業整體領導和統籌推進,出臺《富陽區支持研學旅行產業發展政策》,從促進項目投資、加強整合營銷、鼓勵做大做強、構建品牌優勢、夯實發展保障五個方面提出了十項激勵政策措施。每年安排兌現補助獎勵資金500萬元,對研學旅行產品企業釋放紅利。
考察研學營地
“營地+”模式創建商旅促共富新型發展鏈
在富陽洞橋營地,每逢周末節假日,就會迎來杭州周邊等地的親子游團隊。他們入住村民家中,在村民的引導下體驗農耕過程、制作當地美食、感受非遺文化,在環境優美的村子里完成一次勞動教育實踐課。
這樣的親子研學線路,通過搭建“營地+農戶”模式,挑選符合要求的農戶,參與營地產業發展聯動。“營地產業”為周邊村民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年均接待營員1萬余名,為農戶創收600余萬元。搭建了“營地+基地”模式,建立《農事體驗點名錄庫》,推動營地與民宿、餐飲、農業基地等主體建立合作模式,為營地的商旅客人提供餐飲、住宿、體驗等服務,目前已發展農事體驗點220余家,帶動民宿、餐飲、電商、特色農業等202家。
目前富陽市已形成擁有初具規模的各類主題研學基地(營地)60余家、床位4000余張,以及涵蓋國防教育、田園體驗、紅色研學、非遺竹紙、工業探訪、環保探究、體育拓展、自然科普等研學主題的百余項研學產品,洞橋鎮更是作為全國首個新勞動教育研學基地,創新“營地+集體”模式,通過村集體承接營地的配套服務,參與營地產業運營。比如洞橋鎮三溪村以資產資源入股的形式參與少年軍營地的落戶運營,每年獲得65萬元的保底收入和1%以上的分紅收入,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2018年的不足7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10萬元。
主辦方供圖
融合發展助推動能轉換
如何將豐富歷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轉換成巨大經濟社會價值?富陽依托大地藝術稻田畫和和維本科技等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吸引商務游客從“屋里”走向“田間”,帶動培育“鄉村咖啡吧”“鄉村酒吧”等本土店鋪100余家,使單一的生產功能向集生產、生態、休閑、旅游、科普于一體的多功能產業轉變,“營地產業”主體更加多元化,差異化配置學軍、學農、學商、學勞動、學自然、學體育、學養生等多功能基地(營地)。同時,鼓勵各基地(營地)拓展部分對商務游客吸引力強的體驗項目,比如高空劃索、星空露營等,滿足親子團隊和年輕游客團體的不同需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