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占比全省3成規模的東莞農村集體資產如何進一步拓展渠道,給村民更多的獲得感?疫情影響之下,產業鏈、供應鏈如何依托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金融服務,讓金融的力量助推行業轉型升級?
兩會期間,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東莞市委會副主委、東莞信托董事長黃曉雯提交了《完善村鎮集體資金發展投資型經濟管理機制》《大力培育發展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和產業融資租賃》兩份建議議案,就農村集體資產發展投資型經濟管理機制和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熱點話題建言獻策。
本報記者 張華橋/文
加快完善村鎮集體資金發展投資型經濟管理機制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集體資金統籌利用,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拓寬村組集體資金投資渠道,并取得積極進展。
今年5月,距離中堂鎮中心約3公里的日之泉物流園被東莞市建新實業投資有限公司成功競得。這標志著東莞信托與中堂鎮聯手,引導村組資金投向中堂產城升級項目正式落地實施;去年9月,“村融通”首單產品正式落地,打通東莞集體資金扶持實體企業的全新渠道。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村組集體總資產1815.1億元,村均3.26億元,同比增長7.8%;經營純收入138.6億元,同比增長16.1%。村組兩級總資產約占全省的30%、全國的5%。
數據顯示,東莞的農村集體資產的規模總量與發展水平都位居全省前列,但與此同時,農村集體富余資金量大、收益率低的難題也長期困擾著村民股東。如何提高農村集體資金的收益率,讓“金融綠洲”中的活水保值增值,更好地服務東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東莞市委會副主委、東莞信托董事長黃曉雯建言,東莞應出臺相關政策,完善對村組集體經濟的相關管理規定,探索形成一整套包括地方政府、村組集體經濟發展投資型經濟的體制機制,對集體經濟組織利用土地款發展投資型經濟的,其投資收益在提留公積公益金、彌補經營虧損后,可用于增加股東分紅,在不突破土地款“分三留七”制度的同時,給村民更多的獲得感。
黃曉雯進一步解釋,村鎮集體經濟發展投資型經濟包括村鎮集體資產利用現有的土地、廠房、物業等不動產,以土地置換物業、投資分成物業、定制購置物業等方式,增加集體資產與物業增值收益。
同時,鑒于當前農村集體整體金融風險意識相對欠缺,投資理念趨于保守的特點,黃曉雯建言,應加大對村鎮集體的宣傳力度,強化村民支持政府項目的意識。
她建議,應由市農業局和農資辦向村鎮普及國家及市里出臺的關于村組集體資金投資的相關政策和激勵措施,進一步調動村組集體的投資積極性。
政府主導,搭建“四流合一”的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
兩會期間,黃曉雯提交的另一份議案為《大力培育發展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科技金融和產業融資租賃》,聚焦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
“提交該議案主要是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一、隨著5G商用加速落地,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將迎來一輪爆發式增長。在技術層面上,將為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為金融產品的溯源提供技術力量;二、隨著眾多新興技術的發展,多個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這客觀上也需要從橫向的產業鏈,和縱向的供應鏈兩個方面進行通盤考量,綜合施策;三、立足于本土,擁有眾多專業鎮的東莞,在電子信息、自動化設備,以及家具、服裝等傳統行業擁有其他城市少有的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這是東莞擁有的發展產業鏈金融、供應鏈金融的先天優勢所在。”黃曉雯表示,在此背景下,引導“金融活水”灌溉實體經濟中的多個環節,形成合力發展的態勢,將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現實的可行性。
為此,黃曉雯表示,首先由政府制定指導意見,開展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專題研究,出臺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相關促進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其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此基礎上,建議搭建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四流合一”的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將金融產品嵌入交易鏈條,為上下游企業獲得融資等金融服務提供快捷高效的方式途徑。
在拓展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產品創新方面,黃曉雯建言,一是服務模式創新。通過整體外包或部分外包的合作形式與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中介公司合作,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引導市屬金融機構以及國內外金融機構在我市的分支機構開展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業務,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金融服務。二是搭建多方合作機制。鼓勵生產企業、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就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產品需求、開發、供給開展合作,開發出各類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產品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此外,議案中,黃曉雯還從提高企業對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認識,加快培育、提高產業鏈在市場的競爭力等方面建言獻策。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