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劉育英)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這“四基”是制約中國工業發展的瓶頸,也是中國制造“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自2013年起,中國已累計投入4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解決工業基礎問題。
29日在北京發布的《工業強基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3年以來,中國共安排276個工業強基項目,總投資423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投入資金超過40億元。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當日的“2016中國工業強基戰略推進論壇”上說,“工業領域一批‘卡脖子’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例如,在關鍵基礎材料領域,“新型平板顯示用高純靶材”打破了美國、日本對濺射靶材產業的壟斷?!案咦枘?高回彈橡膠及熱塑性彈性體材料”擺脫國外的技術封鎖,切實解決了軌道交通、橋梁、建筑等領域的材料及制品配套需求。
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主任、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屈賢明表示,根據規劃,預期到2020年,中國工業基礎能力明顯提升,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先進基礎工藝推廣應用率達到50%。到2025年,“四基”發展基本滿足整機和系統的需求,形成整機牽引與基礎支撐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2016年,國家財政支持‘四基工程’16億元,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鼻t明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地方發展“四基”的熱情較高,尤其是一些民營企業已經取得成績。如果國家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將帶動更多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