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29日在北京發布,這是中國政府首次就交通運輸建設發展發表白皮書。白皮書稱,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投資是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助推器,“十二五”期間,中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完成投資1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白皮書指出,交通運輸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和改善民生以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推動了經濟運行效率提升,降低了物流成本,帶動了汽車、船舶、冶金、物流、電商、旅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
交通運輸發展亦助力中國扶貧脫貧。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先后實施鄉鎮和建制村通達通暢工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等10多個專項建設計劃,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交通建設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間,投入車購稅資金超過5500億元支持交通扶貧建設,集中連片特困地區83.8%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86.2%的建制村實現通硬化路。
中國還大力推進綠色交通建設。白皮書顯示,與2010年相比,2015年中國鐵路單位運輸工作量綜合能耗下降6%,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6.5%,營運船舶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0.5%,民航噸公里油耗下降近5%。
白皮書稱,中國在交通運輸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等環節貫徹生態保護理念,逐步建設了一批示范性綠色鐵路、公路、港口和航道,探索創新荒漠區、高寒區、圍填海區域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生態修復技術。“十二五”期間,中國完成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生態修復總里程近1300公里,修復總面積超過5000萬平方米。(完)